关于农业畜牧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报告
时间:2024.11.14 11:26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畜牧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,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,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,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,9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,对农业畜牧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专项调研,调研组深入到腾强肉制品加工厂、天顺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、陇穗草业等6家企业,通过实地察看、听取汇报、走访座谈等形式,全面了解农业畜牧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发挥情况。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工作成效
近年来,县人民政府紧扣“惠民生、保供给、促发展、兴三农”的发展要求,按照“扩量提质增效,延链强链补链”的工作要求,稳定发展生猪,优先发展肉羊、肉牛,积极发展蛋鸡、肉鸡和“五小”产业,加快发展商品草产业,努力实现牛羊猪鸡齐步走,一二三产大融合,产加销一条龙,供养收一体化发展新格局,推动农业畜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。
(一)强化政策支持,支柱产业见成效。一是出台政策强支持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、提升发展动能,制定印发了《全县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》等政策文件,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推动全县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。二是培育主体扩存量。今年来,全县投入1352万元培育2个牛羊养殖示范乡镇、7个肉牛养殖示范村;新建肉牛规模养殖场16个,肉羊规模养殖场20个,创建肉牛绿色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个;培育发展20只羊以上适度规模繁育户2574户,5头牛以上适度规模繁育户1626户,分别占任务的90.33%、88.76%;发展龙头企业1家、专业合作社3个、家庭养殖场2个、绿色标准化养殖基地1个。三是加大资金促提升。先后投入资金6337万元,培育养殖示范乡镇6个、示范村33个;投入基础扩群资金2443万元,惠及农户2855户,同步推进千家万户适度规模户养殖,全县牛羊适度规模户达到28332户,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%。总投资1.6亿元的肉牛产业种养循环及科创基地项目、5万头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建设项目、马河镇和通安镇两个30万羽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均已全面开工建设,部分已投产运营。同时,投入500万元采购进口西门塔尔肉牛冻精7万枚、国产肉牛冻精2万枚,年内完成冻配改良肉牛6.9万头,受益农户达2.4万户。
(二)聚焦延链补链,做实做精提规模。深入实施“链主”培育工程,确定中天食品、印象生态2家规上企业为草牧加工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,带动8家草牧加工企业进行草牧产品精加工,持续提高草牧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生产效益。积极改造提升陇西中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、陇西腾强肉制品加工厂和陇西天乐福肉制品加工厂,配套完善分割加工、冷藏冷冻、冷链配送等设施设备,开发特色产品,激发最大产能。依托“中国腊肉之乡”“陇原三绝”等金字招牌,积极加大畜产品开发力度,培育发展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,年生产能力达1500吨,“陇原情”入选2022年“甘味”品牌。
(三)注重草业提质,夯实基础强龙头。坚持以粮改饲、高产优质苜蓿项目为抓手,建设高标准优质饲草生产基地,优化饲草布局。今年,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争取各类资金300多万元,建成百亩以上良种基地4个、饲草种子繁育基地0.84万亩,饲草种子产量预计达300吨以上。积极采取“企业+协会+农户”的链接方式,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引领,发动9500户农户种植饲草。目前,已种植优质牧草32.8万亩,建成万亩商品草基地1个、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示范基地10个,鲜草总产量预计达200万吨以上,预计产值达6.9亿元。持续提升加工能力,引进推广收割加工机械1700台(套),建设饲草机械化作业队伍27个,预计年内商品草加工量达到46万吨,窖贮微贮饲草料93万吨,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9%以上。
(四)强化市场建设,激发产业增活力。持续强化畜禽交易市场建设,按照“1+5”畜禽交易市场体系布局,以陇中广泰畜禽交易市场为龙头,文峰、云田、通安驿、福星、首阳5个乡镇畜禽交易市场为支撑,将养殖户纳入“陇西县草牧业智慧平台”系统管理,有效整合生产链、产品链、供应链、销售链、服务链,实现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各环节无缝对接。持续扩大畜禽交易体量,将“数字草牧”应用到畜禽养殖、加工、流通和交易的各环节,及时发布市场行情动态和供求情况,通过信息共享促成各经营业主在上市前达成交易意向,同步应用淘宝网店经营等现代营销手段,形成线上、线下市场双轮驱动的交易体系。今年来,线上线下市场年交易畜禽31.8万头(只)、肉制品0.95万吨,交易额5.1亿元。
二、主要问题
(一)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。从调研情况看,我县龙头企业相对较少,畜牧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,现有的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,品牌效应和带动能力不强,没有形成品牌合力,畜产品加工仍以原料出售为主,缺乏高端和精深加工产品,产品附加值低,畜产品产值效益不高,优质不优价,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,深购远销、开拓市场能力不强。专合组织运行机制不够健全,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、协调生产、调控价格、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,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和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,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,没有起到产业经营化的基础作用。
(二)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。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规范,缺乏专业人才和有实践经验、合作理念和市场知识的能人带动,大多数仍然延续传统“小而散”的小农经营模式,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。畜牧产业化水平不高,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,特色畜产品和知名品牌少,产品附加值低,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。
(三)疫情防控风险仍然存在。脱贫攻坚期间,我县把畜牧产业发展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,政府扶持力度大激发了群众养殖的动力,近几年饲养量猛增,现有的畜牧专业人员明显不足,加之防疫硬件设施建设滞后,疫病风险依然存在,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,防疫体系建设有待提高。
(四)政策支持力度还需加大。畜牧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不够到位,有的规模养殖场选址不够科学,养殖企业建设用地落实困难。大部分规模养殖企业在扩建、新建、畜禽良种引进、繁育等方面资金短缺。规模养殖企业饲草外调量大,收储机械化程度不高,增加了养殖成本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养殖的快速健康发展。
三、工作建议
(一)优化产业布局,筑牢现代畜牧业体系。要完善发展规划布局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坚持“统筹规划、合理布局、适度规模、综合利用”的原则,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,加强指导、科学选址,不断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布局,调优畜禽养殖结构。要提升养殖标准化水平,扶持引导养殖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,健全完善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,按照“畜禽良种化、生产规模化、管理规范化、免疫程序化、粪污无害化”的“五化”要求,对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场实行常态化监管,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养殖和管理水平。要加强繁育体系建设,狠抓引进改良、繁育推广,重视种畜禽繁育场建设,改良畜禽品种,提高畜禽养殖的良种率。要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,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,培育壮大畜牧科技服务企业,为中小养殖户提供良种繁育、饲料营养、疫病检测诊疗、机械化生产、产品储运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实用科技服务。要提高养殖组织化程度,继续培育、发展、壮大龙头企业,与养殖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养殖场紧密合作,通过统一生产、统一服务、统一营销、技术共享、品牌共创等方式,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,全力提高养殖组织化水平。
(二)创新经营模式,推进畜牧多元化发展。要严格落实准入制度,按照《畜牧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,严格执行养殖企业建场标准。要推广循环融合发展,按照“就地消纳、能量循环、综合利用”的原则,大力推进粮经饲统筹、种养加一体化的发展模式,推进农牧结合、种养结合,实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,推广和应用先进环保技术,促进粪肥资源化利用。要高度重视畜禽规模养殖环保设施建设,加大畜禽粪便、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力度,确保粪污达标排放,防止污染环境。要培育壮大饲草产业,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,大力开展青贮玉米等饲草种植,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力度,大力推广玉米秸秆整株带穗青贮、秸秆与优质牧草混合青贮等技术,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。要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,加大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产品认证,不断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档次。要加快构建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,引导和支持畜牧业加工、物流、贸易、电商等企业创办或借助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、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,大力发展“互联网+畜产品”营销,提高陇西畜牧品牌知名度。
(三)加强疫病防控,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。要加强防疫能力建设,紧紧围绕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、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,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应急物资储备,推广普及疫病防控新方法,完善检测手段,加大监测频次,不断提升全县动物防疫整体水平。要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,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,完善部门联防联控机制,进一步加强对畜禽饲养环境、种畜禽质量、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以及畜禽屠宰加工、交易与运输的监督管理,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。要加强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,积极创造条件,加强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,提高圈舍环境调控、精准饲喂、动物疫病监测、畜禽产品质量追溯等智能化水平,实现畜牧产业链信息化管理。
(四)强化政策扶持,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。要及时掌握和分析研判国家、省上关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,积极申报争取各类畜牧业发展重大项目,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。要创新畜牧业融资保险模式,将畜禽养殖规模户纳入授信范围,拓宽融资渠道,降低规模养殖融资成本和风险。探索构建畜牧产业政策性保险体系,加强种畜、仔畜保险,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。要优化畜牧业投资环境,科学规划畜牧养殖建设用地,加大对畜牧养殖企业建设土地流转征用、饲草收储机械的支持力度,落实规模养殖用水、用电优惠政策,确保引进的龙头企业落地生根、提高效益、带动发展。要加强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,理顺防疫行政执法职能,充实基层防疫人员,提高防疫人员待遇。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,加大对畜牧专业人才和防疫行政执法队伍的培训力度,提高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,为全县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Copyright © 2016-2024 陇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
备案号:陇ICP备17002246号-1 甘公网安备62112202000057号
地址: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县门街1号 邮编:748100